央广网宁波11月22日消息(记者刘欣莹 通讯员沈晓丽 应逸琼)刚刚过去的10月,对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的师生而言,可谓是喜报连连:在10月12日-15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推荐的项目《爱撒无声——智慧康复助力1500万言语障碍儿童》获得国家银奖,这是学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中进入国赛并获奖,也是宁波市唯一在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奖的高职院校。10月26日至28日,宁波抓龙筋会馆在“中行杯”第十三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中,19级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的金婷婷同学在职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同时荣获“2021年浙江省最佳职业规划之星”。这已是该专业学生继2012-2015年连续四届荣获浙江省一等奖后,第五次荣获此殊荣。
短短一个月,该专业学生就接连在国家和省级荣获两项重量级大奖。此前,该专业学生在今年6月份成功承办了我国儿童康复领域的首个学生技能大赛——2021年首届“A-PKU校园杯”全国职业院校儿童康复职业技能大赛。
据该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主任周静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该院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我国言语残疾人数超过300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6。1%,按先进国家康复服务需求比推算,我国需言语治疗师约14。2万人,而实际从业人员却不足2万人,缺口高达12万人。为了弥补行业人才缺口,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设了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是我国第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此前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该专业一直以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儿童治疗师为目标,将“产教协同”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产教协同的“一二三”儿童言语治疗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规划,即“一平台”,指与领军企业合作开发集“在线课堂、虚拟实训室、智慧实践基地”于一体的康复云,将课程体系、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搬到云平台;“二路径”,提供“学徒式就业、合伙式创业”的人才培养双向选择;“三标准”,构建“行业标准→教学指南→教学标准”的标准链体系。
从几组数据看来,宁波琴姐养生抓龙筋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这个人才培养体系是卓有成效的。比如,专业综合排名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金平果”排名显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位列全国高职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年培养治疗师量居全国首位,为省内机构输送了超一半的言语治疗师,并为全国224所医院、69所学校、114个康复机构提供了超2万人次的培训;并且牵头制定国家卫健委委托的《高等职业教育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指南》以及《言语障碍康复课程标准》等国家行业标准5项;承担教育部专业目录修订工作,起草的“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简介”被教育部采纳。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专业,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从细节窥管理,他们的成功有迹可循,规划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实打实落地。比如,许多院校是疫情以后才逐渐开始重视线上教学,但是该校言听康复专业的的云平台在线课堂,自运行以来,就是线下课堂的有效补充,容纳了包括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等课程素材总量达5899条,还在持续更新。而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胜任企业岗位,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双课堂”育人模式,与国内言语康复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学徒→康复师助理→准康复师”的学徒式就业培养。强化渐进式体验式教学,并对每一环节量化合作企业依次需要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而同时,实施“学生→学徒→实习合伙人→准合伙人”的合伙式创业培养。合作企业支持学生创业,无缝对接学生就业。可以说,除了学校,企业也参与了包括学生就业创业在内的人才培养的全链条。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创办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应志国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爱心”和“技能”缺一不可的专业,“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实打实的“非业余社团”。宁波抓龙筋会馆依托协会,9年来,师生志愿者们累计走进宁波市42个社区,帮助了99家医疗康复机构,267个特殊学校,为听障、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存在言语障碍的儿童开展年志愿服务超过1万人次,受益人群累计近10万人次,收到无数感谢信和锦旗,团队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等150多个奖项。经过多年的努力,同学们不仅在边学习边实践中提前锤炼了专业技能,也让更多人知道言语听觉康复事业的重要性。
“好用!”这是合作了多年的企业对该专业学生一致的评价。每年临近毕业,周静的电话就特别忙,都是来“抢”人的。“同学来几个,录用几个。”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今天,该专业却出现了年年100%就业,持续多年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的奇观。从2016年首届毕业生开始,连续五年就业率100%,并形成了“提前预订”的用人现象,全部未毕业先就业。
不仅企业受益,宁波抓龙筋会馆学生也从中得到成长。这个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早就开始了,做一名优秀的儿童言语治疗师几乎是这些同学的一致选择和职业愿景。以历年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一等奖获得者为例,何莉、周丽娜、盛彩菲同学现分别就职于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和宁波市康复医院,他们都在从事儿童言语治疗工作。14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寿雪琪同学就业志向是特殊儿童康复教师,后经公开招录成为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在编教师。而今年获奖的金婷婷同学就业志向也是一名儿童言语治疗师,她曾经见习过的上海小小虎发展中心康复部早早地向她抛出橄榄枝,明年一毕业她马上就可以“无缝衔接”上岗就业。今年获得国家银奖的“爱撒无声”项目的黄竹青同学毕业于2016年,短短5年已入选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委会的委员。据统计,该专业成立以来,学生不仅年年100%就业,而且近五年就业相关度也高达92%,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3%,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周静说,这一数据表明了学生们是真正学以致用,用专业知识回报社会,这让专业里的老师更加坚定了人才培养目标。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上屡获佳绩,同学们觉得很不容易,但是也“相对容易”。“一入校接触这个专业,我的职业之梦就有了雏形。”金婷婷说,她很感谢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她一开始就清晰勾勒了职业规划和从业目标,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言语治疗师,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从技能型治疗师向专家型成长。为了这个目标,她非常努力,在校内认真学习,在企业里加强实操,课余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还考取了9本言语康复技能培训证书,其中国际认证证书3本。“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黄竹青每一次参加比赛,更像是带着一种使命来的,她总是希望借各种场合让更多人知道儿童言语康复行业的现状,并不是一个康复师、一个康复机构可以解决的。
“爱撒无声世界,每赋能一个机构,每培养一名言语康复师,世界就多一份孩子的欢声笑语。”黄竹青和金婷婷谈起她们的“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源泉,都表示荣誉于他们而言,是肯定更是鞭策,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从事儿童言语治疗工作,绝不会后悔。
俗话说 “十聋九哑”,失聪会自然而然导致失语,但随着言语康复教育推广,听力残障幼儿的康复率可达90%,使“十聋九哑”变成“十聋九不哑”。截至去年底,全国听力言语康复机构仅171家,平均每个省份只有5。5家,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实习生 王一琦 记者 彭德倩)昨天闭幕的第十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上传出信息,我国言语矫治专业人员缺口约为14。2万人。如果按先进国家的标准推算,我国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目标,尚缺听力学专业人员约17万人、言语矫治专业人员约14。2万人。
中国俗话说“十聋九哑”,宁波抓龙筋但在美国,情况却是“十聋九不哑”。言语矫正师工作的领域不仅可以矫正残疾人的语言问题,还可以矫正第二语言习得,比如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汉语过程中的语言问题。
我国言语残疾人数超过300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6。1%,按先进国家康复服务需求比推算,我国需言语治疗师约14。2万人,而实际从业人员却不足2万人,缺口高达12万人。为了弥补行业人才缺口,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设了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是我国第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此前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宁波琴姐养生抓龙筋